东莞首批30个新版营业执照发出
添加时间:2014-03-05【东莞日报】(2014年3月4日,第A06版,东莞·经济)
本报讯 “这么快就办下来了,很开心。”昨天是实施新工商登记制度后首个工作日,虎门一内资企业代表叶先生在市工商局办事大厅拿到了新营业执照,尝到头啖汤。
3月1日起,我市全面推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涉及注册资本、营业执照版式、年检验照等方面。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即日起正式执行新修改后的《公司法》,对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同时启用新版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也玩“二维码”
叶先生的公司属于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昨日上午11时,他到市工商局办理股东变更手续。同时,由于股东变更,他希望在窗口办理并更换营业执照。眼见到了中午,他很着急。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一个小时左右相关手续就办完了。
“要准备的资料数量减少了,办下来比较快。”叶先生说。他所持的新营业执照,格外引人注意的是左下方的二维码。
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版营业执照增加了二维码标识和信用信息公开的网址,社会公众通过手机或扫描仪器扫描该二维码,即可查看企业相关信息。“此举有利于推动市场诚信建设,促进企业间合作。”该负责人表示。他随后示范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结果叶先生公司的登记信息及信用信息就出现了。
上述负责人介绍,从3月1日(因假日顺延至3月3日)起,除了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启用新版营业执照外,新式登记文书表格也会启用。
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昨日全市工商系统共受理业务1241宗,其中名称预先核准324宗,设立登记业务569宗,变更登记业务125宗,其他业务223宗。当日核准业务437宗,占当日受理比例的35.2%;全天发放新版营业执照30个。
原版执照可用到明年2月
此次改革前,工商部门根据企业类型核发了15种市场主体营业执照,改革后它们将统一版式和规格,共有8种格式。“以前五花八门,统一后更方便辨识。”市工商局登记注册负责人说。
记者发现,与旧版营业执照对照,新版营业执照在外观上,由之前的“横”版式改为“竖”版式,并对营业执照记载事项的名称进行了调整、归并,使社会公众更容易识别。比如,顺应注册资金实缴制度的改革,新版营业执照已去除了“实收资本”记载事项。
新营业执照启用后,原有发出的执照怎么办?
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1日前存续的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原版营业执照,也可以申请换发新版营业执照,但原版营业执照的使用期限最迟不得超过2015年2月28日。持有旧版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向登记机关申请换发新版营业执照,“换照不收取任何费用”。
即日起企业年检工作停止
在年检验照方面,自3月1日起,市工商局正式停止企业年度检验工作,接下来将实行年度报告制度,企业只需每年向工商部门提交报告即可,无须进行原来繁琐的年检。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主体可在每年1月1日到6月30日,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登记机关报送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报告将在系统上公示。登记机关将建立“经营异常名录”,记载未提交年度报告的企业,并予以公示。企业一旦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将永久载入且不得恢复正常记载状态。
此外,登记机关将按一定比例对辖区内市场主体进行抽查,检查登记事项信息、年度报告公示等内容。
温馨提示
工商登记前置 审批暂行旧规
东莞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与广东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同步进行。根据《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按照《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执行。
在该目录出台之前,我市仍执行2012年12月东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时关于前置审批的做法,即执行《经批设立的商事主体目录(2012)》和《前置改作后置的许可经营项目目录(2012)》的内容。
■首日扫描
新版表格咨询最多
“今天的咨询总量未明显增加,但新版表格、新材料方面的咨询明显增多。”工作人员如此介绍新工商登记制度实施后首个工作日的情况。
3月1日起,企业登记将使用新版表格(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除外),登记机关不再受理以旧版表格提交的申请。
工商部门提醒,市民有关登记方面的疑问,可到市工商局及全市33个工商分局窗口咨询。此外,市工商局开通了咨询专线电话(0769-26986138)。市民可登录东莞红盾信息网(www .dgaic.gov.cn),下载新的表格以及相关资料。
暂未现“1元办公司”
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是否出现“1元办公司”是一个关注焦点。
根据相关规定,新《公司法》对设立公司“四不限”,其中一个是不再限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也就是所谓的“1元办公司”。
昨日登记现场并没有出现“1元办公司”案例。对此,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市场主体是很理性的,真正办企业的人会注入一定注册资本,“因为注册资本也是展现企业实力的一部分”。不过,他表示,也有市场主体确实想办企业又缺资金的,不排除接下来会出现1元办公司的案例。